“女性穿高跟鞋能锻炼盆底肌”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《Translational Andrology and Urology》上发布。
01
高跟鞋与盆底肌的关系
1、研究方法
该研究随访了1263例成年女性人群,排除有步行功能障碍、盆腔手术病史和认知障碍等的患者。研究人员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一对一访谈,从基本信息(身高、体重、分娩方式等)、穿鞋信息(穿高跟鞋频率、鞋跟高度、厚度等)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症状,所有参与者完成泌尿生殖系统障碍量表问卷。
2、研究发现
多变量分析显示,每天穿高跟鞋的时间≥8小时和鞋跟宽度≥3 cm、高度3-5cm的高跟鞋,包括行走、站立和坐姿,这可能是一种盆底肌训练的方法,穿高跟鞋对盆底功能保护作用有潜在机制。
研究人员分析,当穿高跟鞋时,踝关节的足底屈曲不稳定,可导致站姿时更活跃的盆底肌活动。穿高跟鞋时,骨盆向后倾斜,导致臀肌收缩的代偿性姿势。这表明,改变踝关节位置,可导致盆底肌收缩,同时带动相应的躯干骨骼肌来保持直立姿势。
02
产后穿高跟鞋的时间
需要注意的是,产后1年内要避免穿高跟鞋。
怀孕期间分泌的松弛素,会导致关节和韧带变得松弛。如果产后过早穿高跟鞋,可能关节韧带的强度及稳定性还没完全恢复,穿高跟鞋会导致过度腰后伸,使腰椎小关节压力增加,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,容易加重下腰及骨盆肌腱和韧带的劳损。
03
如何挑选高跟鞋
防水台高,虽然能缓解前脚掌的压力,但同时会带来负面作用,即“路感”很不明显。尤其在上下楼梯时,或走到稍有不平的路面,容易造成意外伤害,如磕绊等。所以,一般防水台最好不要超过3厘米。
2、粗跟优于细跟
细跟支撑力远远不及粗跟强,也更易引起小腿肌肉的酸痛。粗跟更稳,可防止走路摔跟头和崴脚。
3、鞋尖1厘米翘起
跟高会导致脚往前冲,而微翘的鞋尖可以避免这种压力,进而减少脚趾挤压。把高跟鞋放置在平地上,如果鞋尖翘起1厘米,那么这就是一双好鞋。当然,鞋尖也不是越翘越好,过翘的鞋也会让脚趾感觉不舒服。
4、下午3点以后买鞋
最好下午3点以后买鞋。因为一天下来淋巴液会积压在下半身,下午3点以后比其他时间多出5%,如果是长期站立者,淋巴液会增加8%以上,因此这个时间段挑鞋的尺码是最合适的。